当前位置: 主页 > 看东方网 > 综合 > 正文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作者:lilei 来源:未知 浏览: 【 】 发布时间:2015-03-04 评论数: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关键词一:《拍卖法》修改

  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通过公开竞价,能够避免对手交易的主观随意性,更直接的反映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这种公开、透明的交易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机构和个人的广泛认可,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国内拍卖企业已超过6000家,拍卖年成交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现行《拍卖法》自1997年1月1日颁行,至今未曾做过实质性修改,一些过于原则的规定已经不能有效监管和规范当前的拍卖市场,导致市场频发的乱象缺乏制约机制。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随着我国拍卖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机构和个人利用拍卖市场缺乏依法监管的漏洞,在未获得商务主管部门拍卖资质许可的情况下,公然打着“拍卖”的旗号,超范围经营,扰乱了拍卖市场的正常秩序。就此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提出了关于尽快修改《拍卖法》相关规定的建议,他提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拍卖法》自1997年颁布实施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已经出现适用范围过窄,对非拍卖企业的“拍卖行为”监管无据的问题。如果继续放任,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因此万捷建议,“有必要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尽快修改拍卖法:一是扩大《拍卖法》第二条的适用范围;二是增加关于网络拍卖的条款,使方兴未艾的网络拍卖早日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统一市场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建立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拍卖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拍卖这种公开、公平交易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独特的资源配置作用。”

  关键词二: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众所周知2014年的多起古城火灾事故依旧历历在目,独克宗大火,丽江束河古镇火灾,重庆风雨廊桥、贵州黔东南古寨、湖南洪江古城......今年1月600多年雷音寺又发生火灾让人痛心,诸多古城都在近年接连遭遇无情大火,古城的保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

  正值2015两会开幕,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今年也提出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提议,他建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为中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项目。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遗存类型丰富,遗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华文明国家起源的基本特征,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稻作农业的最高成就,可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提供特殊物证。2013年3月,何水法先生在全国政协全会为“良渚遗址申遗” 提交提案,今年何水法先生再次提案要求将“良渚古城遗址”列为中国201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在两会上也是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就在谈及传统文化保护时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该是长期的,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要好好保护。”这也是冯骥才这几年来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但相对于中国丰厚的非遗资源,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的还是太慢了。”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李延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李延声也表示,今年两会将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 李延声说,国家制定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引起了全社会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关键是传承人的保护。 因此,他在提案中呼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并提出了“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配套规章时,应特别注重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细则”、“对国家级传承人的国家财政补助由1万元增加至3万元”、“开展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等六大具体措施。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手工技艺类项目经济效益很低、市场上生存难以为继的现状,李延声则在政协提案中提出了“加快制定非遗手工艺类项目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2013年2月,文化部蔡武部长在与‘两会’代表座谈《2013年文化工作要点》中特别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非遗生产性保护税收优惠政策’。” 李延声说,“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深入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的同时,应该加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减免税政策。”

  关键词三:完善书画教育机制

  《礼记》有言,“人不学,不知道”,儿童启蒙读本《三字经》里也说“人不学,不知义”。“知道”与“知义”不仅是民众的热切需求,也是当代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委员何水法就传统书画教育问题在两会上指出,“当下“传道”与“授义”的任务主要由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来承担,在这三个阶段的教育之外,也有由普通高等院校创办的成人高等教育、由团体或社会力量创办的成人教育(依托高校)和由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种进修班三种继续教育形式。就目前的师资教育状况来看,这三种成人教育仅仅起到了较小的辅助作用,相对于西方国家成人教育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言,我国的成人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何水法所从事的传统文化艺术领域,这一现象更为显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底蕴深厚,包罗万象,推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找到良好的突破口,方能事半功倍。全国政协委员、画家何水法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内涵渗透于每一种文化形式之中,而传统的书画艺术是其中最直观的体现者。书道与画道对于虚实、阴阳的强调对应儒家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所强调的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对于发展变动中的当下而言,无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书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又与其他文化形式比如文学、历史、音律等交融贯通,因而推行传统书画艺术教育,也能调动民众对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探索兴趣。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传统书画教育体系,但由于高校受制于师资条件,目前尚不能满足广大书画爱好者、尤其是已经具备一定水平又期待得到更好提升的专业从业者的受教育需求。因而他倡议,在中小学与高校传统书画教育之外,设立高端传统书画终身教育机构,完善传统书画终身教育机制,推广名师讲学的教育方式,使其真正满足民众和社会的双重需求。

  关键词四:民俗文化传承

  民俗文化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全国政协委员田青近年来一直在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生存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建议,传统文化就应该坚持其本质,而不是伴随现代化的潮流,进行一些迎合当下的改变。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

  然而委员冯骥才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多年,与田青委员观点略有不同,他认为,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不同,文化方式不同,一些传统的东西需要融合现代的审美进行改变和创新。但他同时也认为,对于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比如样板戏等应该保留。

  “传统文化”也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今年的提案关键词。履职八年来,何水法每年都针对文化艺术领域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提案,今年就传统文化,何水法就提出恢复传统“花朝节”,在传统文化中,花朝节与中秋节向来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誉。春半之花、秋半之月是文人吟咏唱诵的永恒主题,寄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花朝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何水法通过连续几年对杭州西溪湿地花朝节的考察调研,今年在提案中正式倡议从国家层面恢复传统的花朝节,让花朝节及其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尊重和倡导多元性,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才能具有不断的延续性和创新性。在当下的中国,地域文化的趋同已经不容忽视,保护地域文化已经刻不容缓。以人人关注的食品为契机,挖掘背后的文化和习俗,活化地域传统,不失为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五:推进中外文化交流

  优秀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文化交往的空间进一步扩大,不同文化形态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既给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艺术方面,如书法、中国画、雕塑、工艺等,不仅在东亚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间接影响到了西方的现代艺术。这些艺术门类所体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也因此得以传播到了世界其他文明之中。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何水法认为,以中国传统的经典艺术比如书法、中国画为先导,用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阐释中华文化审美诉求,进而上溯其哲学思想起源,推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他在提案中倡议政府加大传统文化推广力度,以传统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为先导,通过举办展览和学术论坛等形式,向世界介绍和展示我国传统艺术,进而阐释中华美学和哲学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和支持文化交流,推进民族文化振兴。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对话,它所强调的不是文化的单一化,而是多样性的共存。因此,各个民族都应该为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协调共存、推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各自的贡献。

  关键词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随着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的实行和观众文化欣赏水平的提高,观众对于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是为老百姓提供服务的,虽然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营利和非营利机构、博物馆遍地开花,但是真正做到吸引百姓,为百姓服务的并不多。近日,随着《博物馆条例》出台为非国有博物馆“混乱无序”建章立制,条例明确将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进行了重新界定,定名为“非国有博物馆”,在法律层面明确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地位和属性,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条件。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认为,条例在博物馆的定义、性质、宗旨、财税扶持政策、管理监督等方面,不区分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体现了国家在性质、职能、责任、权益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原则。

2015两会艺术关键词 “《拍卖法》修改”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画家卢禹舜

  《博物馆条例》进一步支持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但是,在基础设施与陈设上,非国有博物馆还有明显的不足,全国政协委员、画家卢禹舜在两会上指出,“部分机构的常设陈列不够丰富、有些陈列长期得不到更新,或未充分面向观众开放,内容单调、贫乏;临时展览相对数量少,尤其是基层机构,较少举办临时展览或有机会引进交流展览;展览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不同层面观众的参观兴趣;教育活动较少,范围较窄,教育服务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强化”。

  多数文化机构对于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有偿经营活动,弥补日常运营经费的积极性也存在不足之处,卢禹舜补充到“对馆藏资源文化衍生品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很多文化产品还停留在文物复仿制或图书、画册的层面,且受众面较小,价格偏高。文化特色不突出,时尚性、生活感不强,不符合市场需要,文化机构的文化传播功能未得到应有的拓展和延伸,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有限。”